前言/ 我所好奇的
我是個容易感到知識貧乏的人,雖然不至於一旦感到好奇就要追根究柢,但是如果發現了可以滿足好奇的知識寶庫,就會卯起來弄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
搬來美國以後,總是愈發想著,到底台灣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,我和身邊這些美國人又有些什麼不同。為什麼台灣不會和美國一樣,為什麼台灣是現在這個樣子?我無法接受因為台灣地方小,因為中國離台灣很近,這些我小學就知道的淺薄回答,我知道在那背後還有很深一層的故事,而我以前高中歷史課常常在睡覺,總是為了考試而背一些年代和名詞,對於現代台灣的模樣,卻其實感到陌生。
(先說:如果有些歷史錯誤的地方請大方糾正我,就說了我高中歷史課沒有清醒過)
雖然表面上,這本書講的是中國現代史,但不過,台灣之所以是台灣,也是因為本來統治著中國的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敗給中共,而撤退到台灣。本來說著是要反攻大陸,這樣的口號喊著喊著,卻漸漸喊沒有了。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,已經又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,和中國失去了官方的、地緣的、文化的、政治的,又或更多層面的聯繫,從我小時候我就自然而然地,覺得自己是台灣人,雖然我爺爺是中國來的。
甚至小時候會想著,如果爺爺是中國人,外公外婆是台灣人,那我不就是混血兒?混血兒欸!
無法明白對混血兒的迷戀從哪而來,童年好傻好天真,可是也不完全是錯誤的想法....吧
嚴格說來,印象中外公外婆的祖先也是從福建一帶來的,不過外公外婆不是從中國來台灣的第一代,他們還在台灣經歷過日本殖民時期,比起中文更流利的是台語和日語。
寫著寫著,我對我的出身更不清楚了 XDDD 我得回去問媽媽~
總之,因為對自己的好奇、對台灣的好奇,我決定開始讀這本書。
總之,因為對自己的好奇、對台灣的好奇,我決定開始讀這本書。
我是從哪裡來的?
爺爺在中國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?
外公外婆又是怎麼想著遷來台灣的國民政府?
台灣的兩大政黨之一,國民黨以前可是那麼高壓專制的耶?以前的國民政府,是怎麼想民主這件事的?後來又怎麼想呢?
這本書剛讀每幾天,讀了大概三分之一,我只能說:
這本書不太能回答我以上的疑慮。(燈愣)
不過內容確實有很多有趣的insight,我很喜歡作者的寫作方式,雖然是歷史,但重點不在於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,訂了什麼法案(但還是有提到),而是這些事情背後的意義,究竟為什麼名正言順、看似擁有外交政治經濟優勢的國民政府,會被中共打敗?
以下只談談我對於書中特別有感的部分,如果要學歷史的人請速速離開
-
第一篇/ 國共內戰,我的觀察
袁浩將本書分為幾個部分,解釋國民政府敗給中共的原因:政治、經濟、外交、軍事
當時的國民政府完全就是虛胖。
看起來名正言順統治著中國,但不僅國民政府內部不團結,無法拉攏其他團體(民盟以及其他學運團體),外交上一昧向美國靠攏,蘇俄不高興,美國又不給說好的軍援,經濟上從戰後搜刮來的家底,幾年內因為失敗的經濟政策瞬間蒸發。我越讀越覺得,國民政府到底是要多慘哪,那麼多件事情沒一件做對的....
我覺得當時國民政府和中共最大的差異,就是兩者對於「人民」的態度,跟兩者所扮演的腳色。
政治: 人人都是為自己
這章可以用一段話歸納政治上國民政府失敗的原因:缺乏組織動員能力。
國民政府用人都是靠人脈,好比同鄉/親戚/師生等等,作者說這樣的選才制度「連封建王朝的官僚選拔制度都不如」,我覺得有點幽默XDD
而這樣的漏洞讓中共間諜完美的滲入,變成各種戰略資訊都和敵方分享了,戰爭是要怎麼不輸?
另外
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則故事,是當蔣介石搬出金圓券政策之後,在上海抓投機商人之時,發現了白崇喜兒子
-
番外篇: 時代中的小人物
我的爺爺來自山東棗莊,經歷過國共內戰時期,後來跟著國民政府遷來台灣,和在對岸的家人失聯,支身在台南新營糖廠找到工作,就這樣又成家立業,可是這裡永遠不是爺爺的家,但等他很久以後再回到中國,那裡也不是記憶中的家了。
因為爺爺已經過世了,我沒辦法從他口中得到第一手答案,只能從我的記憶、爸爸的記憶、和一些搜尋到的資訊拼湊,在那樣時代背景下,爺爺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。就當成小說一樣地看好了。
爺爺的爸爸是個地方仕紳,曾經出錢替地方蓋橋蓋路,家裡不是什麼大富大貴,但能夠供應爺爺唸完小學。國共內戰時國民政府、中共兩邊都曾把他抓去當兵,沒飯吃的時候只能吃樹皮果腹(每次問老爸,老爸都會提到樹皮的事),危機時刻只能逃難,爺爺因此非常討厭戰爭。在中興礦廠某次因公出差要到上海,一起同行的朋友沒有叫醒爺爺,爺爺就這樣跟著船到了台灣,沒有辦法回去中國。在那之後,爺爺再也沒有看過他的父母,再看到其他的家人,是至少二十年之後的事。
我沒有辦法想像,當年下船時,爺爺的心情。這和我出國唸書工作沒得比,我知道自己還有根,總有一天回得去,如果真的想,可以馬上買張機票回家躲在被窩裏面啃雞爪。
可是那時候的爺爺呢?那樣才真的是「被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」,而且一點準備都沒有。說要多無奈,就有多無奈,真要怨,就也只能怨蔣介石、毛澤東這些政治人物。書上寫的幾萬士兵戰爭、幾多百姓搶食,那可是一個一個真實的人物,而背後又有一群一群的他們的家人。百姓流過的血,流過的眼淚,這些大人物怎麼會懂?不過是他們的籌碼而已。
爸爸說爺爺蔣介石、毛澤東兩人他都不喜歡,因為他們使得他顛沛流離,離鄉背井,和家人天人永隔。我想,可以口口聲聲說他們多支持某一派的人,一定都沒受過這種苦。
記憶中的爺爺是個非常理性的人。他每天讀報紙,寫筆記,散步,固定吃一樣的食物,包子、饅頭、水餃,他總會說哪家做得好,哪家做得不好,自己有一番理論。我永遠都記得有一天,我和爺爺到公園騎腳踏車,中間休息的時候爺爺突然說,他看著我爸爸媽媽替奶奶辦喪事的宗教儀式,他其實一點都不相信。他能理解這些儀式的必要性,但他只是不相信任何神的存在,他告訴我,這世界上他唯一相信的,就是他自己的頭腦。
那時候我大概小學二年級,聽到這樣的話固然有點驚訝,但也記憶深刻。現在再想想,也可以理解爺爺為什麼會是個無神論者,因為如果對神許願祈禱有用,為什麼他還是和家人分離兩地,見不到面?為什麼他必須承受戰爭的痛苦,明明不是他的戰爭?爺爺生存的時代,對他太不公平,也使得爺爺練就一身生存本能,跟能明辨現實的頭腦。
我其實是崇拜爺爺的。
爸爸說過,爺爺再次回到家鄉的故事。那時候兩岸依舊不能通信,爸爸透過身邊的中國留學生,打聽到寫信回到爺爺家鄉的辦法....就是直接寫信給山東棗莊的郵局局長,想來有點幽默。過了很久,很久,收到了對岸親人的回信,爸爸馬上打了很貴的越洋電話回家,把信念給爺爺聽,他說在念信的時候,他的手都是抖的,因為那封信多麼珍貴,乘載著多少年來親人的無聲的思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